第184章 蒋风:年轻一代第一人!(4/7)
蒋风接过论文,点了点头,“放心,我尽量加快进度。”
目送着对方离开,蒋风坐在凳子上,打起万分精神看起了论文。
大概有几百页的样子,很厚。
“倒不像是论文,反倒是像一本书了,希望这篇论文不会让我失望吧。”
蒋教授摇摇头,往下翻看起来。
文章在摘要中说:本文选择以母题为元素,有助于探寻各个母题的独特意义和审美特征,从而全面把握文学作品。
将儿童文学划分为爱,顽童,自然这三类母题,这不是为了比较三者之间的高低优劣,而是为了深入理解不同种类的作品。
在三大母题的分类原则基础之上,本文将构建一个完整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与批判的框架,辅以其他儿童文学理论……
“爱,顽童,自然?这三类母题,的确能涵盖许多作品。”
“这里的运用母题这一思路对现有儿童文学作品划分,的确是一个相当惊艳的事情。”
蒋风单手搁在桌子上,陷入沉思。
还是继续往下看。
母题是什么呢?
母题是文学和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乐作品或其他文化表达中反复出现的元素或主题。
这些元素可以是具体的图像、符号、情节、主题、场景、人物类型或任何其他显著的特征,它们在作品中承担着传递特定意义、情感或信息的作用。
美国学者斯蒂·汤姆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就有一段定义,他说:“一个母题就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维持存在于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必须具备某种不寻常的,动人的力量。”
文学理论中,母题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普遍性主题或模式。
说白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相的“套路”。
如“爱情”、“死亡”、“战争”、“成长”等普遍的人类经验。
象征性的:如某些特定的物品、动物或自然现象,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相似的象征意义。
叙事性的:如“英雄之旅”、“悲剧”、“喜剧”等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