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举措(1/3)
借钱也是有个度的,借的差不多了,自然国债也就不发售了。就好像后世,发售的国债也是有限度的。身为监国的长公子,扶苏将现如今大秦的情况与后世相互对比,然后提出政策。事实上来看,这是可行的。相比于后世,如今的大秦就等于是一张白纸,后世要想实施一个政策,要考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舆论,人权,照顾各方面的感受,还要顾忌国际上的名声,一切的外在因素都会成为压力。而身处大秦,这一切问题基本上就都不复存在了。人权?你丫的在大秦谈人权?抱歉,我扶苏的话就是天!相比于后世的施政环境而言,自己几乎就没有压力。而且发展这东西,越是往上越是困难。后世的发展已经几乎到了后工业时代的瓶颈,要是科技无法进行进一步地突破,那全球都只能陷入内卷时代,你强那就无形之中将其他国家的资源给占了,你弱,那自然就是被其他国家无形之中鲸吞。经济,文化,军事甚至是主权,无时无刻都在无形之中进行着较量....而如今的大秦,还处于刚刚萌芽的时期,工业时代?那距离这可真是太遥远了,种地特么的都是最先进的生产活动了。自己之所以敢开出百分之二十利息的国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曲辕犁和水车。这两个东西在后世看起来是极为落后的玩意儿,可放在大秦,那可是领先了千年的科技啊!这就像是闭关锁国的清军第一次看到坚船利炮一样。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自然能够造成不同维度的效果。可以预见,大秦的经济在几年之内将因为这两件东西而直接腾飞!而在经济腾飞的基础下,蛋糕做大了,人还是这么些人,那每个人自然也都富裕了。当百姓富裕,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大家也就都不会计较了,比如施政比较独断?这会被誉为铁腕手段,圣君之姿。比如不听朝臣?那会被说是朝臣庸碌,君王圣明;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大秦的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们明白,能让他们吃饱饭的朝廷,必然是个好朝廷!......朝堂上。朝臣们还在震惊于国债之策,对着扶苏就是一阵歌功颂德。事实上这个流程在朝堂上是必然存在的,而这部分的官员往往被其他官员所鄙夷。而此刻,其他官员非但没有鄙夷,反而露出真该如此的表情。就李庆之刚刚报出来的国库存银,这国债一策,显然就是奇计了!“好了。大家都先安静一下吧。”见场面久久没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