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91章 王在晋(4/4)

第91章 王在晋(4/4)

"的消息虽说不至于人尽皆知,但也瞒不过京师的有心人。



    如此局面之下,恐怕不见得有人愿意去趟这趟浑水呐。



    "不若起复前任宣大总督崔景荣?"沉默片刻,案牍后的朱由校自身旁抽出一封奏本,在王在晋有些愕然的眼神中,吐出了一个略有些陌生的名字。



    这奏本上所记载的内容,便是有关于崔景荣的生平简历,其中详细记载了崔景荣于万历四十三年就任宣大总督,并于次年离任的前因后果。



    崔景荣曾主持朝廷大军平定"播州之乱",而坐镇陕西三镇,任内对关外蒙古恩威并施,使朝廷仅在宁夏镇,便通过"互市"的方式获得了十余万两税收。



    "陛下圣明。"几个呼吸后,兵部尚书王在晋颔首表示同意,眼中的惊疑之色有所缓解。



    他虽然从未与崔景荣共事,但也曾听闻这位的"丰功伟绩",并知晓其为人,乃是万历朝少有的"中立派"。



    天子将这样一位在军中乃至于朝野间威望甚高的三朝老臣重新调往宣大,无疑从侧面证明了,天子对当地边镇将校乃至于官员的不信任及怀疑。



    "眼下我大明时局艰难,就劳烦爱卿多费些心神了,一切有朕。"不待王在晋多想,年轻天子略显歉意的关切声便从其耳畔旁响起。



    兵部下辖四个清吏司,其中分别对应不同职责的郎中及员外郎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亡故,势必会给王在晋整饬兵部,整饬京营的过程平添不少难度。



    "陛下言重,微臣职责所在。"反应过来的兵部尚书赶忙起身行礼,心头很是火热。



    有了天子的这句允诺,他日后整饬京营乃至于兵部的时候,便不用束手束脚,左右为难。



    至于边镇不法的将校官员们,自然由眼前的天子"乾纲独断",他可不是朝中那些瞻前顾后的腐朽老臣。



    中枢的威严,不容挑衅。



    ...



    泰昌元年腊月,升左侍郎王在晋为兵部尚书。



    <<酌中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