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634章 风将起(上)(2/3)

第634章 风将起(上)(2/3)

便是不顾手足亲情,先后铲除了胞兄及幼弟,扫平了足以威胁到自身统治的障碍,引得民间对其非议不断,但其治国手段却是可圈可点。



    在李珲的运筹帷幄之下,朝鲜仅仅用了十余年时间,便是迅速摆脱了"壬辰倭乱"所带来的阴影和创伤。



    可以说,假若不是李珲在对待女真建奴的问题上有失偏颇,其在朝野间必将拥有更大的威望。



    相比较李珲此前所取得的不菲功绩,其"杀兄弑弟"的争议便显得无关轻重了。



    毕竟昔日的"天可汗"李世民也曾杀兄弑弟逼父,但其在史书上的地位依旧有目共睹,少有人能够比拟。



    而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之下,御极多年的李珲看似不理朝政,躲在深宫中嬉戏,实则牢牢掌握着王权。



    尤其是对待他们这些"家奴",更是拥有着毫无争议的生杀大权,一言定生死。



    "是吗?"



    "看来孤的这两位心腹爱将,还算忠心呐。"



    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之后,李珲缓缓将目光收回,转而投向在昌德宫外来回梭巡的禁军士卒,胸口起伏不定。



    现任掌管禁军的"御前大将"乃是一名年过六旬的老将,早在"壬辰倭乱"的时候,便主动选择向自己效忠。



    为了"投桃报李",他在掌权之后,便将护卫王宫的重任交付到了这位老将的身上,距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



    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找不到这位老将背叛自己的理由。



    至于汉阳城外掌管"训练督监"的大将李兴立与曾经备受自己倚重的李尔瞻同出一脉,乃是名门之后,且与当下朝中势力最为滔天的"外戚"互为姻亲关系。



    从这个角度考虑,那李兴立似乎也没有背叛自己的理由。



    "殿下,可要派兵将那些不忠的臣子尽皆拿了?"见李珲沉默不语,其身旁的老太监便壮着胆子,呼吸沉重的低吼道。



    假若不是礼曹判书李尔瞻"提醒",或许这些看似忠心耿耿,实则暗怀鬼胎的臣子们还能够继续隐藏下去。



    "不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