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朝鲜使臣(1/3)
四月初五,节在清明。
自三月下旬开始,京师的雨水便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回之后,沉闷不已的京师更是迎来了一场瓢泼大雨,青石砖板的缝隙中尚存着不少雨水。
日头升起,京师朝阳门外突然传来了阵阵喧哗声,几名文官在诸多兵丁保护的簇拥下,神情冷峻的行至管道旁的凉亭中,似是在等待着什么人。
大明虽然不禁止朝中官员私下来往,但因从万历年间层出不穷的"党争",朝野中的官员倒也心情灵犀的达成了某种默契,轻易不会在百姓面前"聚众",更别提像眼下这等身着官袍,大摇大摆的出城迎接。
但这些官老爷脸上的表情为何如此不耐烦?
沿途路过的百姓行商心中虽是不解,但却无人敢上前喧哗,只是默默在道路两旁等候,心道来人究竟是何等来头,竟然同时让这几位朝廷命官主动相迎?
瞧这几名官员身上官袍所绣着的"补子",可都是清贵的五品官员,而且其身旁还有兵丁保护簇拥。
"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凉亭中响起了一道不辨喜怒的呼喝声,原本在闭目养神的官员们也是缓缓睁开双眼,凝神看向为首的翰林学士杨涟。
这位曾经的"东林骨干",在前两年改换门庭,倒向天子之后,瞬间便被天子引为心腹巩固,不仅让其担任素有"储相"之称的翰林学士,而且允其在乾清宫暖阁听政。
现如今,更是令其负责迎接朝鲜使臣,负责与朝鲜使臣外交接洽的一切事宜。
"诸位同僚,随我迎接吧。"
轻轻晃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翰林学士杨涟便是面无表情的轻声道,并在远处诸多兵丁敬畏的眼神中,率先走出了凉亭。
"遵令。"
因为摸不清天子对于朝鲜使臣的具体态度,凉亭中的官员们虽是对朝鲜"忘恩负义"的行径颇为不齿,却也不敢表现的过于明显,纷纷跟在杨涟身后,立于官道两侧,并默默整理着身上凌乱 的衣衫。
朝鲜作为大明的宗主国,其国内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