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不是坏事(2/5)
了了之。直到上个月,省陶瓷所的学生给我打电话,说是在河津北部的龙门山老窑头一带,发现了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大型民用黑瓷窑遗址。”“当时我还奇怪,老窑头那么多的矿,能找到瓷窑,真就挺难。问了陶瓷所,说是外省人找到的,我更奇怪了。又细问了一下,又让陶瓷所从运城找来几块你们重点征集的白瓷片,我才知道:我收来几十年的这只碗,竟然是唐代的卵白玉瓷?而你一直找的,也是卵白玉……”被老人一语道破,王齐志和赵修能的脸色一变。林思成却波澜不起,无动于衷。看他仍旧不说话,老人蘸着茶水在桌子上画了起来:“这是河津北部的龙门山,这是老窑头。紧挨着老窑头流下来的这条河,就左边的这一道,是遮马峪……”“你之前应该觉得,无水不烧瓷,顺着遮马峪往下找,肯定能找到窑址。因为固镇的瓷土和你找到的细白瓷的胎土基本一致,大抵跑不出固镇这一块……但出了龙门山你才发现,除了遮马峪,这一带还有两条河:中间的瓜峪和东边的神峪。恰恰好,这三条河中间的干涧村、北午芹村一带都产瓷土,而且和固镇的瓷土成份非常相似。这样一来,你找的那座白瓷窑建在哪条河岸上都有可能。”“又因为这三条河多次改道,县志又修的晚,具体哪个朝代改到了哪个地方,查都查不到。所以,找了半个多月,你连古河道都没办法确定,窑址更是无从谈起……”“但这并非是你不专业,恰恰相反,你的能力远超省考古院的好多专家。”老人又指了指那只碗:“严格来说,我其实剽窃了你的思路:即以老窑头为锚点,以遮马峪为延长线,以这只碗的出土点为座标,最终才确定了唐代窑址范围……”“而找到唐代窑址,就等于有了新的锚点,你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宋代、金代、乃至元、明时期的遗址……你很清楚:遗迹点越多,发掘的产业链条越健全,工艺复原的可能性就越大……”林思成点了点头:“水先生,我信!”他确实信:因为他的考古勘察计划就是这么设计的。如果让他知道这只碗,并老人说的发现残胎的地点,就等于确定了瓷窑的确切范围。就像老窑头遗址的那个草木灰坑。林思成想了想,摇了摇头:“但是,你老要的如果是卵白玉,那恕我无能为力!”老人笑了起来:不怕他拒绝,就怕他跟个闷嘴葫芦似的,死活不吱声。“只要能商量,事情都有得谈!”老人点了